2017年4月1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吉林版——吉林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印发,成为一段时期指导全省保密工作的重要文件。
从此,吉林保密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
打开《实施办法》,7章35条内容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针对洼地和短板攻坚克难。可以说,问题导向、直面隐患、务实管用是《实施办法》的显著特点,这也是吉林保密系统期盼已久的。
缺什么补什么
吉林地处边疆,毗邻半岛,位于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位置十分重要,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但是审视吉林全省保密系统,保密能力与任务、责任不相适应的问题依然存在:省级层面比较强,但越往下越弱,市一级工作力量不足,县一级基本没有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怎么办?
“缺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怎么补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以前没有助力和抓手,现在中央决策部署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东风。”吉林省保密局局长徐德才说。
东风劲吹马蹄疾。中央决策部署下发后,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写下了一段长长的批示,深刻分析了吉林的保密形势,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吉林省省长刘国中强调,保守党和国家秘密是党的政治纪律,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保密意识要始终树牢,保密这根弦要始终紧绷。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贯彻新理念新举措,强化综合防范,坚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战。
一年多来,吉林省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研究解决保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做到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把讲政治作为做好保密工作的根本保障。
徐德才告诉记者:“省委常委、秘书长、保密委员会主任张安顺和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贺东平,办公厅副主任徐鸿斌直接领导把关《实施办法》起草工作,一直要求省保密局坚持务实管用的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在出台《实施办法》前,着力解决一批障碍性问题,对暂时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实施办法》中进行集中攻关、重点研究。”
在集中理论学习、赴外省考察、同基层保密部门座谈的基础上,吉林省2016年5月起草了《实施办法》初稿,提交省委保密委员会审议后,形成了征求意见稿。随后,在分别征求分工成员单位意见、与有关部门多次协调的基础上,于今年4月1日,经省委常委会讨论并通过。
近一年的反复推敲、研究讨论、征求意见,让《实施办法》内容十分丰富。吉林省保密局副局长吴非表示:“《实施办法》既严格遵循中央决策部署的基本精神,又紧密结合吉林工作实际,对一些条款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力求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实施办法》从目标任务、体制机制、管理监督、保密科技等7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吉林保密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
机构队伍建设方面,为了与国家保密局各职能部门保持对应,方便业务工作,吉林省保密局内设秘书行政处、法规督查处、宣传教育处、科学技术处、机关党委,下设保密技术服务中心和保密技术检查中心两个事业单位。《实施办法》还明确: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公主岭市、梅河口市独立设置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长春市、吉林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人员不少于15人,其他地市不少于10人;各县(市、区)不少于3人;省级(含副省级城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领导班子中至少应有1名熟悉相关科技工作的成员,并设总工程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调整,要及时向上一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管理监督方面,《实施办法》对全面推进保密依法行政、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责任制、保密行政审批、定密管理、保密重点区域等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务实管用接地气的《实施办法》为吉林保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已投入使用的省保密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
上下协同推动
《实施办法》有“干货”、可操作、能落实,出台过程实属不易,凝聚着各地区各部门的心血和努力。
在《实施办法》起草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吉林省保密局以摸实情、寻对策、理思路为目的的一系列座谈调研活动在全省深入开展。大家普遍反映,重大文件出台前开展这样的座谈调研接地气、有实效,不仅把基层保密部门的情况如实反映上来,还把上级的政策、部署、要求及时带下来。
“调研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提供依据。《实施办法》对吉林保密工作的洼地和短板进行集中攻坚,离不开各地区各部门的支持,靠的是上下共同努力、协同推动。”徐德才说。
为充分发挥党管保密的政治优势,吉林对省委保密委员会成员单位及组成人员进行了充实调整,为吉林保密工作长远发展打下基础。省委常委、秘书长张安顺2016年担任保密委员会主任以来,以上率下、以身作则,把重点工作抓在手上。为做好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推动吉林保密工作转型升级,他多次召开保密委会议进行研究,特别是涉及人员、编制、经费等问题,多次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解决。2016年8月,为加快省保密警示教育基地建设进程,张安顺到基地进行现场办公,推动解决基地建设和运营中的障碍性问题。
吉林省委保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充分认识到服务保密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负其责,积极参与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来,在保密机构队伍建设、科研项目攻关、技术装备配置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主动服务保密事业发展。省委组织部和省保密局共同研究出台了《涉密人员出国(境)保密审查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全省涉密人员出国(境)管理。省委组织部、省编办在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机构规格、人员配备上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省委保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配备正在履行任用程序。
省级层面积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也不落后。各省直机关都成立了保密工作机构,一些重要涉密单位配备了专职保密干部。辽源市委连续多年召开常委会议,解决保密工作重大问题,市委书记吴兰就保密工作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支持保密部门依法履职。松原市要求各县(市、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机构规格,确保保密工作人员编制、工作力量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长春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实施办法》,出台了《长春市委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实施办法》。
涓涓细流,足以成海,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面对宏伟蓝图,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在各地区各部门的持续推动下,吉林保密工作获得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吉林省保密局副局长杨毅说。
全面提升能力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仅要看《实施办法》写得如何,关键还要看干得如何。
“把握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要站在全省的高度,做到谋事创业、尽职立业、实干成业。”徐德才说。
谋事创业,是指开展工作要着眼大局,跳出局部看整体,把工作放到全局“一盘棋”的整体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把上级的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尽职立业,讲的是制订工作目标不能局限于“过得去”,定位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谋得深一点。实干成业,则是指行动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的关键所在,保密工作转型升级越往前走,困难和挫折就会越多,只有实干才能出成效。“这就是吉林保密系统的行动指南。”徐德才解释说。
工作理念指导具体行动。从《实施办法》的制定出台可以看出,吉林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结合工作实际,针对问题隐患,力求务实管用。其他各项工作同时扎实推进,保密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按照依法治密的要求,吉林省保密局对行政职权全面清理,落实权力和责任清单,进一步细化各部门具体工作事项,逐项明确具体承办机构、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对于保密行政许可,严格按照“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审查,层层审核。为积极推进保密监督检查规范化建设,依托保密技术监管平台和现场技术检查等方式,开展各类经常性的保密监督和检查,3年来,共发现并查处严重违规和涉嫌泄密事件10起,15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全面深入开展保密自查自评,完成对198家机关单位的全覆盖现场督查,持续推进机关单位自查自评常态化。
在定密管理上,几经修订,省保密局下发了定密授权名录,将定密事项对应到具体岗位,指导机关单位建立权责明晰、程序规范、依据充分、管理有效的定密工作机制。省委办公厅从2016年开始强化定密管理,当年确定国家秘密的数量下降了50%,并解密了一批文件。省保密局研发的密级标识试点示范项目,对公文处理进行全过程技术管理,目前已经进入试用阶段。
为加强涉密人员管理,吉林省委保密委员会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各单位的涉密人员核定名单由单位一把手签字确认,进一步理清了涉密人员的管理主体责任,摸清了全省涉密人员底数。省保密局正在研究制定离退休涉密人员、流动涉密人员管理办法,建立脱密期人员报告制度和涉密人员活动情况报告制度。
在保密科技层面,吉林紧紧盯住“主战场”,提升网络安全保密水平,加强保密技术装备配备,依靠科技支撑,筑牢保密防线。一方面,加强涉密网络核查分类管理,认真指导机关单位做好规划建设、分级保护、系统测评、管理运维等工作。另一方面,对于非涉密网络,实现对机关单位互联网信息进行集中监控,提高了应对网络攻击窃密的技术监管能力。同时,省保密局按照技术先进、切实管用的标准,配备前沿保密检测检查设备,并为省直保密工作协作组、各市(州)统一配备了标准化检查工具,以便协作组之间开展互查。
为培养体制内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保密局和吉林大学联合建设成立的省保密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已经投入使用,4月9日迎来首期学员。中心建设面积400多平方米,具备1个中心机房、3个培训实验室,可同时承载140人培训学习,计划每年培训2000人,承担全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信息化工作人员及保密管理人员保密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以及保密技术相关课题研究等主要任务。授课课程从管理理论到系统实践、从保密标准要求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全覆盖,切实解决一线网络信息化工作人员和保密管理人员保密技术不强、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步扭转机关单位网络日常运行维护管理依赖“墙外人”的局面,逐步消除由于保密技术瓶颈造成的保密安全风险隐患。
在省编办的支持下,吉林省涉密载体销毁中心升级为保密技术服务中心,职能扩展;吉林省保密教育实训平台建设也在全国率先完成。
…… ……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吉林省保密局注重把工作与中央和省委的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进行对照。“洼地和短板依然存在,《实施办法》的要求已经写得很明确,是可行的、可操作的。保密工作转型升级不需要‘坐而论道’,以文件落实文件,而是需要‘起而行之’,我们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徐德才心里有这么一本账。
(原载于《保密工作》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