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井冈山上,坚定信仰,初心难忘。5月3日至5日,江西省保密工作高级研修班在江西干部学院圆满举办,省、市、县三级党委保密委员会负责同志共140余人齐聚井冈山,经历了一次别样的红色之旅,接受了一次难忘的保密教育。
各路专家、院士授课,各级保密委主任参加,使高级研修班名副其实,成为一大亮点。省委副秘书长、保密委员会副主任李能全程参加学习。他指出,举办研修班主要目的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中央和省委关于保密工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全省保密工作与全国同步完成转型升级。他强调,务必认清保密工作的复杂严峻形势,充分认识保密工作的全局地位和作用,扎实学好“两识”教育的必修课,不断增强推进保密事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位市委保密委员会主任说:“本次研修班可谓‘高大上’,无论授课老师、课程内容,还是培训地点、参训对象,都安排得十分到位,处处展现了高度的政治担当。”
研修班邀请国家保密局负责同志出席并作报告,体现了江西保密工作对标中央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进行专题授课,体现了江西保密工作把握信息时代脉搏、紧跟科技发展前沿的与时俱进理念;8位设区市委副书记或常委秘书长、3位市委分管副秘书长、92位县(市、区)委副书记或常委,专程赴上井冈山学习研究保密工作,体现了江西全省党管保密的优良作风和推进保密工作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
“独特的课程设置,不一样的收获体验。”这是学员们对研修班的直观感受。座谈交流时,学员们对研修班的课程安排赞誉有加。一位学员说:“理想信念教育是保密教育的重要一环,红色保密传统是江西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色革命圣地井冈山举办保密工作研修班,既安排了代表网络科技前沿的院士讲座,又安排了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的革命传统现场教学,是历史与现代的相互守望,是传统与科技的完全融合,是极具江西特色的保密教育形式。”
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动保密工作转型升级》的首堂讲座上,国家保密局领导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从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准确把握中央决策部署要求,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做好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个方面作了深入阐述和讲解,并提出5个方面的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履行保密义务,带头执行保密规定,认真担负保密责任。学员们一致反映,报告紧扣中央精神,紧贴保密工作实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全力抓好中央和省委关于保密工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院士方滨兴以《定义网络空间安全》为题,介绍了网络空间中的各种不安全现象,包括信息保密、网络安全、移动互联安全、可信计算、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信息战、支付安全等多个领域,以及国外采取的应对方法和我们需要采取的应对手段,并现场演示了病毒入侵、木马窃密、远程控制等网络技术。权威的网络科技理论,高超的专业技术手法,震撼的现场攻击窃密演示,令学员大饱眼福、深受触动,切身体会到窃密就在身边、泄密就在瞬间。
一位学员感叹:“这次研修班完全颠覆了自己对保密工作的认识,过去以为保密工作就是管好文件、看好大门,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风险隐患,今后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保密意识,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防范技术学习,提升现代保密工作能力。”
除课堂教学外,两次红色现场教学,为本次研修班增添了鲜明特色。5月3日下午,全体学员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并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在5月4日上午举行的红色故事会上,“龙潭三杰”之一钱壮飞之孙钱泓,为大家讲述了祖辈在革命危难时期,深入敌后,与敌灵活周旋,挽救革命事业直至付出生命的感人故事,展现了革命先烈人在密在、舍身保密的保密优良传统;黄克诚大将之女黄楠,与大家分享了父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一心为党为民的赤子之心,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
(学员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学员们深有感触:虽然多次上过井冈山,但是每次前来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境界的升华,是一次牢记宗旨、坚定信念的再教育,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领悟,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全力以赴抓好保密工作,为维护党和国家秘密安全尽好本分。
相互交流,分享经验,也是研修班的主题之一。5日上午,研修班举行了学习交流会,9个设区市和3个县(市、区)的保密委员会主任,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当地保密工作实际,从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保密自查自评、落实保密责任、加强部门建设、强化宣传教育、依托科技防护、加强网络管理等方面作了经验介绍。
带着一颗初心上山,怀着满腔热忱下山。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江西全省保密战线将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将在赣鄱大地上陆续绽放。
(原载于《保密工作》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