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保密局|专题

中国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8年09月25日    

创建六位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架构

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顶层设计,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框架由准则、宗旨、根本、基础、保障、依托这6个维度构成,准则是国家利益至上,宗旨是人民安全,根本是政治安全,基础是经济安全,保障是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依托是促进国际安全。

1.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中国的国家利益分为核心利益、重大利益、一般利益3个层次。国家安全就是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主要是维护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国家核心利益是主权国家不能被侵犯的红线,关系国家存亡、政权巩固和强国进程,这既是国家安全工作的职责所在,更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最高目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对内就是要坚持国家利益高于地方利益,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协调国内整体利益的有序发展;坚持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反映不同群体需求的局部利益服从体现绝大多数人民需求的国家全局性长远性利益。对外,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是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习近平在多个重要场合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反复强调,中国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但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等。这些重要论述掷地有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决断、敢于担当的战略胆识和坚强信念,向全世清晰表达了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红线,亮明了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底线。

2.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期待变得越来越高。包括希望国家更加强大,更有力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希望党和政府更加主动作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希望环境污染和产品安全等突出问题更快更好地得到解决,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得到更好的保障。作为对这些期待的回应,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人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最核心的部分,其他方面和领域的安全都要统一于人民安全。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在国家安全领域的集中体现,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彰显深厚的人民情怀,符合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先锋队的性质,继承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和优良传统。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归根到底,就是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全体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不断提高人民的归属感、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这就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维护国家安全的全部活动之中,把坚持群众路线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路线;把维护人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根本追求和搞好各项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问题。

3.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攸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攸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要维护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其他领域的安全,最终都需要以政治安全为前提条件。政治安全的核心是巩固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就是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站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维护政治安全的至关重要性,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不动摇,更加自觉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勇走新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确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十九大产生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修订的党章强调全党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都为维护政治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认识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防范“颜色革命”,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言行。

4.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这就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最大的安全,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整体实力、竞争力和抵御内外各种冲击与威胁的能力;特别要注重金融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生态安全、产品安全等,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维护经济安全,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预防为主与底线思维、维护国内发展安全与国际合作竞争博弈的关系;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要突出创新驱动,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争取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提高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增强国际经济竞争力,切实提高保护海外利益安全的能力、水平和力度。这不仅涉及经济的各个方面,也与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相互交织影响。

5.以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为保障。军事安全直接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和长治久安。维护好军事安全,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更好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根本宗旨,使军队真正担当起党赋予的历史重任;要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看到世界军事领域发展变化走向和世界新军事革命的重大影响,形成科学的认识和判断,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有针对性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要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既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又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大力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确保做到平时营造态势和预防危机、战时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有效应对国家面临的各类安全威胁;要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事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实现两个体系相互兼容同步发展,使军事创新得到强力支持和持续推动。

文化安全事关全局、利在长远。维护文化安全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内外统筹、攻防兼备的原则。对内,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维护文化安全的精神支柱;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光荣历史的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打牢维护文化安全的坚固根基;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维护文化安全的坚实基础;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防范和抵御不良文化的影响,构筑维护文化安全的阵地防线。对外,要掌握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主动权,营造有利于维护文化安全的国际环境;要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加强宣传报道世界新事物新情况、各国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要注重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社会安全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维护社会安全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秩序维护,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社会安定有序;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落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减少利益冲突;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要加强新形势下的反分裂斗争和反恐怖斗争,坚决遏制打击暴恐势力和分裂势力。

6.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这就要求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注重维护本国安全利益的同时,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超越“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思维”,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通过促进国际安全来增强自身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搭建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要坚持共同安全,切实加强地区安全领域合作,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进国际安全领域的合作,实现普遍安全、平等安全、包容安全。要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 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尤其是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继续向国际社会阐释我国关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理念,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扩大合作面,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这6个方面共同撑起了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整体架构,决定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基本取向。

夯实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保障基础

2018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强化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健全法制保障,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努力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1.在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方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职责就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为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统筹领导搭建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各地区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使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形成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强化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长远看,这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的安全体制保障。2018年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国家安全相关体制机制。

2.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方面,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国家安全战略纲要》。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对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做出重大部署。2018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这些重要文件和重要会议为切实做好各领域国家安全的工作、大力推进国家安全各方面保障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制定了战略和政策,指明了行动方向和实施路径。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按照纲要的统一部署,狠抓落实。

3.在加强国家安全法制保障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于2014年11月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2015年7月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年12月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6年4月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2016年11月7日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年9月1日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这些法律的批准施行使中国国家安全法制体系不断完善,为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法制保障。

4.在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上,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通过的国家安全法规定,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把每年的4月15日设立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2016年4月15日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多个城市同时举行各种有关活动。同时,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加强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增进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有利的舆论环境。

总之,习近平立足中国国情和新的历史方位,积极回应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重大需求,又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世界发展大趋势,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明了当前及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中国国家安全的道路、任务和方略,为新形势下开创中国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武器,有利于中国在自身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与世界变革调整持续加快的互动中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驾护航。



相关链接